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介绍

作者: 时间:2025-04-16 点击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数字经济战略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求,围绕辽宁省智能化社会建设中关键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趋势,掌握计算机科学的核心理论,具备复杂系统开发能力、智能算法实现能力及软硬件协同设计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工程伦理和社会责任感,毕业后可在互联网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智能制造等领域,从事系统架构师、算法工程师、系统运维师、嵌入式开发工程师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优势特色:专业优势显著,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并入选辽宁省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及校级113”人才培养改革项目。学科建设完备,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及“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授权点,依托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了“基础实验-综合实训-创新项目”三级实践体系。近年来,学生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赛事中屡获殊荣,彰显了卓越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培养成效。

主要课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与Linux、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大数据分析、智能控制系统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覆盖信息技术、教育科研、金融政务、智能制造等多领域。可在IT企业(如互联网巨头、软件开发公司)、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部门,从事软硬件开发、系统运维、架构设计、项目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代表性岗位包括软件工程师、系统分析师、技术经理等,满足数智化时代对高层次计算机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网络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兼具数学、自然科学与计算机科学基础,精通网络工程与信息安全领域核心理论及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将系统掌握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网络安全防护实施、网络应用开发等能力,毕业后可在信息技术企业或行业信息化部门独立胜任网络软件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等岗位,满足产业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

优势特色: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依托网络综合实训、协议分析、信息安全、综合布线、工业级物联网、信创六大实验室及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师、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两大认证中心,形成国内领先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网络工程、网络安全、网络编程”三大课程主线,覆盖系统规划、安全攻防、应用开发等核心领域,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将企业级认证与实验室实训深度结合,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

主要课程: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编程技术、路由与交换网络设计、安全协议分析、物联网技术等

就业方向: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广泛,涵盖网络系统设计与运维、网络安全防护、网络应用开发、网络规划管理及新兴技术融合等领域,可在信息技术企业、金融通信、政府机构、智能制造等行业担任网络工程师、网络安全分析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物联网架构师等岗位。


软件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软件工程领域的高素质的应用型软件工程师,适应辽宁经济建设、我国及国际计算机相关行业发展需求为计算机相关行业发展提供服务。他们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领域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利用深入的计算机软件理论、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现代软件工程规范进行应用型复杂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项目管理等工作;在工作中,能通过不断学习进行自我提高,以适应软件行业的不断发展;在软件项目开发中,能利用外语、软件表达工具等进行交流与沟通,能与团队成员合作,表现出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以省级一流专业平台为支撑,形成"产教融合、双轨培养"的育人模式。课程体系动态对接行业主流技术趋势,采用项目驱动的模块化教学,贯穿企业级案例实训与敏捷开发实践。依托软件工程实验室与协同开发平台,实现从需求分析到部署运维的完整项目演练。开设普通班与中日合作班双通道,强化日语教学与对日软件开发特色,拓展学生跨国协作与跨文化沟通能力。

主要课程::核心课程涵盖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等基础课程,《软件工程》《软件质量保障与项目管理》《UML与系统分析设计》等工程化课程,构建"基础能力-工程思维-技术拓展"三级能力矩阵。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互联网、金融科技、智能制造业等领域,从事软件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系统架构师、技术项目经理等岗位。毕业生进入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多名优秀学生入职腾讯、滴滴、东软等企业。据第三方统计,本专业毕业生平均薪酬连续五年位列全国工科专业前十。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适应大数据技术发展,满足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需求,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能够在大数据平台建设、大数据存储与管理、大数据计算、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相关领域从事大数据研究、产品研发、应用系统开发、实施与维护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注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依托云平台实验室及筹建中的先进大数据实验平台,构建覆盖数据采集、存储、计算、分析全流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强化分布式计算、机器学习等核心技术,通过校企合作引入真实项目案例,开展数据平台搭建、商业智能分析等实战训练。师资团队由学术研究与产业经验兼备的教师组成,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建立协同育人机制,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发展同步。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离散数学、Python语言、数据库系统原理、多元统计分析、操作系统基础及Linux、并行计算与分布式系统、机器学习基础、大数据采集与可视化技术、大数据平台与存储技术、大数据计算与分析。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互联网、金融、通信、智能制造等行业,从事大数据平台架构、数据存储管理、分布式计算开发、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工作。典型岗位包括大数据开发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算法工程师、数据仓库工程师等,可胜任数据中台建设、用户行为分析、智能推荐系统开发等任务,同时具备向数据产品经理、技术管理等复合型岗位发展的潜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中日合作“2.5+2”合作项目

培养模式:本项目采用“2.5+2”中日分段培养模式,学生在沈阳化工大学完成前2.5年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基础课程与日语强化学习后,赴日本北陆大学进行后2年的专业深造,双方学分互认、课程衔接,毕业时可同步获得沈阳化工大学本科毕业证与学士学位、日本北陆大学学士学位,以及日本计算机行业权威职业资质认证,实现双学位+国际认证的复合竞争力。

课程体系:国内阶段聚焦计算机核心课程(如数据结构、算法设计、软件工程)与日语语言能力培养,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与跨文化交流能力;日本阶段依托北陆大学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学科优势,通过企业合作项目与实验室实践,强化前沿技术应用与工程创新能力,课程设置兼顾学术深度与产业需求。

项目优势:北陆大学作为日本知名理工类院校,其计算机学科以产学融合见长,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技术视野与实战平台;双学位认证与日本计算机行业资质显著提升就业竞争力,学生可优先进入日资企业、中日跨国科技公司或申请名校深造;项目全程融入日语能力考试(JLPT)辅导,无缝衔接日本就业或读研的语言门槛。

毕业去向:毕业生可面向全球信息技术领域发展,典型方向包括日本IT工程师、对日软件开发工程师、跨国企业技术顾问等职业岗位,或进入北陆大学、或其他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凭借中日双学位背景与国际认证资质,在亚太地区科技行业与科研领域占据显著竞争优势。


Copyright© 2018 沈阳化工大学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